中文  |  English
首页 最新资讯 专家委员会 法律信息 典型案例 关于我们
最新资讯
涉外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资讯 > 涉外资讯
【法治周末】苏州国际商事法庭“中立评调”引领新风向
发布日期: 2021-11-01 浏览次数:10697

a1c5656dbf440b73663f60a0a64301cf.jpg

法治周末苏州国际商事法庭“中立评调”引领新风向

 下一步,苏州国际商事法庭将充分运用实习基地的平台,加强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联系,拓宽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促进实现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为培养和造就高端涉外法治人才而努力。

中立评调,一个诞生于江苏省苏州国际商事法庭的多元解纷新机制,将涉外商事纠纷分流至中立评调机制,由中立评调员进行法律评估和专业调处

 

“此刻,我站在中立立场,秉持公正之心,运用专业知识和经验,为纠纷当事人进行法律评估和专业调解。我是中立评调员。”今年5月,首批16位在国际贸易、投资、国际争端解决等领域具有较优专长和经验的专业人员受聘成为苏州国际商事法庭中立评调员,其中有10位涉外商事专业律师。“中立评调群”的建立,意味着涉外民商事纠纷中立评估调解机制在苏州正式落地。

 

中立评调,一个诞生于江苏省苏州国际商事法庭的多元解纷新机制,将涉外商事纠纷分流至中立评调机制,由中立评调员进行法律评估和专业调处——为涉外商事争议解决带来了“预”“和”共振的诉调融合新风向。

 

高效促和解,中立评调显成效

 

5月21日,受聘仅3天的中立评调员沈芳芳律师就收到了第一个案件。这是一起典型的跨境投资纠纷。原告出资50万元购买被告持股的某外商投资企业股份,在支付30万元后,原告未能如愿成为股东,于是起诉要求返还出资款及利息;被告则提起反诉,要求对方继续支付剩余的20万元款项。

 

迅速投入工作的沈芳芳在仔细研究证据后,仅用6天完成了听证程序。她敏锐地发现,双方实际上对于原告投资人的身份并无争议,但由于这一投资涉及多人,且被告认为原告已经从其他渠道获得了利益,双方因此僵持不下。

 

她将上述研判结果向当事人阐明后,双方均表示:中立评调员“说到了点上”。得到了当事人的高度信任,沈芳芳趁热打铁,一边结合丰富“实战”经验向当事人解释诉讼成本与收益之间的辩证关系;一边从情理角度出发,规劝双方好聚好散。被说服的原告同意放弃部分款项,双方最终握手言和,案件移交法官出具调解书。

 

作为法庭中立评调第一案,从交付评调到出具民事调解书,用时仅一个月。这背后,正是中立评调员处理纠纷的“厚底子”,结合中立评调机制灵活的“轻程序”,为双方当事人提供了更多的沟通途径与和解可能。

 

精准平争议,中立评调办得到

 

在一起涉两家环保公司的合作经营纠纷案处理过程中,中立评调员王同舟律师的专业精神给当事人和法官留下了深刻印象。

 

该案中,两公司签订《项目合作协议》,期望通过涉案环保项目实现较大盈利。然而事与愿违,设备没能安装到位,双方因损失如何分担问题引发矛盾。王同舟紧紧围绕法律规定,梳理证据与有争议事实之间的关联关系,针对诉讼请求逐条分析论证,出具了一份长达9页的中立评估意见书。

 

一份详尽的中立评估,不仅为当事人提供了专业客观的参考意见,也为法庭后续庭前准备、证据交换等审理工作减负,从而直接进入开庭审理阶段。

 

“根据诉状所反映的请求权基础梳理争议焦点,围绕争议焦点分析法律适用。参照《要件审判九步法》等司法实践类著述,不仅要依靠纯粹的法律分析,还要结合双方的利益诉求,提出尽可能精准的评估意见。”这是王同舟的经验之谈。

 

将认真做到极致,通过公正、尽责的中立评调,达到充分说理、切中症结解纷争的良好效果。最终,经法官稍加协调,双方便在中立评估意见的框架内达成了调解协议。

 

预诊化矛盾,中立评调行得通

 

进入诉讼中的纠纷,并非都已处于不可调和的境地。

 

在一起公司设立纠纷案中,中立评调员陈芍开律师通过细致观察,判断原告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提起诉讼,实际上证据准备不尽充分。于是,她运用多年律师执业及涉外投资争端调解员的实践经验,为双方分析了诉讼利弊和风险。最终,原告意识到自身证据不足,申请撤回起诉。

 

如果把诉讼比喻为医生看病,初诊预判非常关键。在中立评调机制下,中立评调员发挥专业、热心、细心、亲和的优势,达到“预检听诊”过滤纠纷的作用。

 

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实打实地付出时间与精力。端午节前一天晚上7点多,一起中立评调案件的听证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而在此之前,作为中立评调员的朱玲律师已经不辞辛苦加班多时,平常的本职工作本就非常繁忙,她必须抓住一切机会与双方进行深入沟通交流。

 

因案施策,中立评调兼具“个性义诊”

 

除了“预检听诊”,中立评调还兼具“个性义诊”的效用。

 

在某跨国公司解散纠纷及关联纠纷中,由于争议事实和法律适用都十分复杂,双方当事人主动提出要进行评调,并共同选择中立评调员苏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卜璐,随后案件由其主持听证并出具评估意见。

 

“既强调专业性,又具备个性化,对纠纷解决很有信心。”当事人对中立评调机制连连称赞。

 

另一起案件中,中立评调员蒋维东律师根据案件需要,先后进行了两次听证。他发现双方在本案中的争议只是冰山一角,为了能够一揽子解决全部矛盾纠纷,蒋维东还特地组织双方进行现场勘验,使评估意见更加准确。

 

“作为商事争议解决的新方式,中立评估调解机制具有专业、便捷、低成本和恢复商业关系等独特优势。”苏州国际商事法庭庭长俞水娟称,对当事人而言,这一机制不仅具备人民调解的亲和特点,还能提出更具专业性和建设性的意见,且可随着不同案情和当事人的选择,形成个性化解决方案。对法官而言,不论中立评估是否促成调解或和解,其“前置”听证程序都已为法庭审理案件做了铺垫准备,节省了司法资源。